Search

接續著上次的分享,今天繼續來聊聊「航向新藍海」

上次討論了作者為何創作此書、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接續著上次的分享,今天繼續來聊聊「航向新藍海」

上次討論了作者為何創作此書、藍海的定義、作者對臺灣的肯定等等......
「創造」一詞也不斷地被提及,
最後留了一個問題給大家,
為何藍海策略的理論很鮮明簡單,卻實行不易呢?
今天,就讓我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。

———下半部 正文開始———
為了方便模擬,先將使用藍海策略的對象設為企業,
藍海策略可分為五個步驟,

第一步,了解自己。
企業應先盤點自己的產品線或是所提供的服務,
在這些產品或服務中找到真正有價值且能夠推動企業創新的先驅者,
因為有時候一項產品賣得多,並不代表它為企業創造的價值高,
所以也許你常常會聽到有人說:「市占率不代表未來的成長。」
市占率是過去的指標展現,價值創新才是未來的關鍵。

第二步,了解產業。
企業要了解身處的產業,分析主要的競爭者,
無論是銷售、價格、服務等等的競爭面向,
目的是要找出差異競爭的地方,
找出自身企業的優勢。

第三步,放眼未來。
從聚焦既有客戶,
轉移至拒絕消費或尚未開發的潛在客戶,
想想過去是否太聚焦在某些層面了?
試著用藍海的觀點去看產業,
我們可以開發新的客源、擬定新的策略,
尋找新的痛點,解決新的問題,滿足更多消費者。
新的問題就代表著有新的機會,
正如同作者在演講中提到:「我喜歡愛抱怨的人,因為他們讓我知道哪裡有機會!」

第四步,決策行動。
「差異化+低成本」此重點在演講時及書中都特別被強調,
作者認為,兩者不能擇一,必須要兼顧!
也就是說,要保持優勢,除了做出差異化之外,也要不斷地減低成本。
這邊我們可以試想四個問題,
減少:哪些競爭要素應減少到遠低於產業的標準?
提升:哪些競爭要素應提升到遠高於產業的標準?
創造:哪些是從來沒有提供卻應該要被創造的競爭要素?
消除:哪些是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應要被去除的競爭要素?
這個部分作者在「航向藍海」中有許多的工具可以使用,
詳細的內容還是直接看書最完整。

第五步,人性化流程。
此步驟可以說是作者認為最為重要的步驟,
也是實行不易的最主要因素。
首先,要先說服員工策略可以改變現狀。
第二,組織的結構要正確,也就是用人要適當。
第三,流程人性化,並且做好績效指標管理。
最後,人要改變,需要大量的信心和激情。
然而,這些種種,都離不開「人」這個關鍵,
因為人會焦慮、會害怕,會擔心根本就沒有藍海,
若只是上對下的命令,那將難以實踐藍海策略並完成企業創新,
因此,人性化的流程,可以幫助企業克服組織間的障礙。

在第五步中作者還特別提到三個重點:化整為零、第一手發現、公平程序
化整為零:拆解挑戰,每完成一個部分都能累積員工的自信心。
第一手發現:讓員工也能親眼目睹市場的競爭,藉此提升行動力。
公平程序:讓每個員工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,覺得自己被尊重。

以上就是藍海策略的五個步驟,
簡單的做一個小結,即是「知己、知彼、放眼未來、行動」
最後不要忘記「人性化流程」才是能讓組織順利運轉下去的關鍵。

現在,若我們將對象設為自己呢?!要如何為自己開創一片藍海?
我們可以先有步驟地問自己幾個問題,
第一,我們足夠的了解自己嗎?專長在哪?能創造的價值為何?
第二,我們對未來想要置身的產業了解嗎?與他人相比優勢在哪?
第三,未來哪個產業可能會是新興產業?與目前所想置身的產業能有什麼樣的連結?
第四,如何做出與他人不同的差異化?在想置身的產業中若多具備哪些優勢會更有利?
最後,如何建立自信心、如何激發自己的熱情不斷地追求卓越?

藍海策略,不只是企業可以使用,
個人、各種組織也都可以使用,
透過上述的步驟航向新藍海,走向一條持續創新的路。

今天就分享到這裡,
感謝你閱讀完此篇文章,
我是宋建學,
我們下次見。

#航向藍海 #藍海策略 #BLUEOCEAN #SHIFT
#厚積薄發 #做什麼像什麼
#EtSung #Entrepreneurship #Life

參考資料:航向藍海、天下雜誌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哈囉大家好! 這個粉絲團將會記錄我的各種心得、感想與記事,主要以商業相關的內容為主,其他包括一些演講、生活方面的內容。
View all posts